贺州列举网 > 生活服务 > 其他生活服务 > 婧氏足浴包总代广西贺州昭平婧氏足浴包怎么卖的
贺州
[切换城市]

婧氏足浴包总代广西贺州昭平婧氏足浴包怎么卖的

更新时间:2019-04-21 22:38:12 浏览次数:89次
区域: 贺州 > 其他
大家好,我是聚米婧氏足浴包总代秋莲V信:a976672651近接二连三的发现,在好多朋友的个人主页下面都显示了这么一句经典的话。

  “ — 朋友仅展示近三天的朋友圈 — ”

  在其个人资料栏里面,微信还展示了其“个人相册”的小图截屏,似乎在告诉你,你朋友没有屏蔽你哦,但是一点进去则发现,只能看到近三天,有种赤裸裸被骗的感觉。

  难道大家都开始关闭朋友圈,关注内心了吗?

  二

  我认为不是。

  微信推出这样的功能,这是基于现实用户的操作数据的考虑。例如我朋友圈就有这么一类人,每次发完的内容,过一段时间就不见了,要么是删了,要么隐藏为仅自己可见。

  发一条,删一条,其实挺累,手指操作不一定会累,但心一定非常累。

  而“三天朋友圈可见”,则是把他们的需求用功能实现了而已,不用每次再删了,还能顺便光明正大的告诉别人,我没有屏蔽你哦。

  该功能本质上是一种阅后即焚,如果说Snapchat的短视频阅后即焚是一种猎奇,那么微信的朋友圈阅后即焚属于哪一类?

  三

  为什么要把你的朋友圈设置为近三天可见?

  这样的问题其实非常敏感,这种问题不太好问,但是如果去问的话,估计得到的也一基本都是正面,或者中立的回答,诸如:

  “保护自己隐私嘛,你看现在微信里陌生人这么多,没必要让所有人看到啊。”

  “我既往不咎,安住当下嘛。过去的已经过去啦,何必纠结呢?”

  “大爷我境界高呗,才不需要别人关注。”

  ......

  但实际上,真正的答案我认为一定隐藏在背后,是一些不愿意启齿的东西,一种负面的情绪,诸如:

  “每天看着那个投资人,这个创业者这么牛逼,感觉自己发的东西好lOW啊,他们看到我的朋友圈会怎么想,哎呀好难受,我自己都不想看”

  “我感觉我以前发的东西太没价值了,你们不要看啊”

  “我发的内容毫无营养,那些牛逼的人一定是不会关注我的”

  ......

  四

  是的,社交网络中,只是单纯发出求关注的声音是没多少人看的,但是如果表现出某种优越,并且你们爱关注不关注的姿态,才更容易获得关注。

  本质上,每个人都希望UGC的社交网络,可以成为自己PGC的社交媒体。

  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拥有PGC的能力,拥有PGC能力的人,在微博、陌陌、快手等等平台都是红人,获得的关注也足够,反而不是那么需要熟人圈的关注。

  但绝大多数人,获得关注的渠道就这么被束缚在熟人中了,所以各种需求也就来了。

  五

  从微信的朋友圈来讲,这些需求包括。

  陌生人不可见:所有没有加好友的人多只能看见十条朋友圈,或者一条都不能看到。

  屏蔽看其朋友圈:对某些不停获得关注的人特别讨厌,爱秀爱晒,内容毫无营养,但是又不好意思删,所以有屏蔽其朋友圈需求。

  不让其看自己朋友圈:对某些无法删除的陌生人,但又不需要进入自己社交圈的不让其看到朋友圈。

  单独发指定可见:对闺蜜、大学同学、同事进行分组,每次小心翼翼的发送,谁能看,谁不能看。(光分组就够累的)

  单独发指定不可见:虽然对对方开放了朋友圈,但有些内容是不想让其看到的,于是每次发朋友圈还可以把指定的人一个个,小心翼翼的排除在外。

  阅后即焚:以前大家靠手动完成,一条条发完之后删掉或者设为私密,这样可以不让别人看到。现在有了朋友圈半年内容可见,三天可见的选项,则直接满足了这样的需求。

  你看,咱们的朋友圈真实够复杂的,不能够体会到足够的人性黑暗的产品经理,也一定是做不出好产品的。

  把社交搞得这么复杂不能怪微信,对面的也有同样类似复杂的功能,这个世界上的人性都一样,文化层面有所差异,但是所有人性底层并无区别。

  所以我们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是,这样的好产品,对你来说真意味着好吗?

  六

  在《象与骑象人》这本经典的心理学通俗书籍中,作者将人脑系统分为控制系统以及自动化系统,我们绝大多数行为都来自于自动化系统,例如骑自行车,开车,打字等等,而控制系统一般用于需要作出复杂决策的事情。

  因此,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依靠无意识的自动化系统进行,毫无察觉,而控制系统只是偶尔出现,如果发现自己拖延,无所事事,想要启动控制系统去对抗自动化系统,则注定失败,因为控制系统每天有其注意力上限,而自动化系统永不疲倦,如同永动机一般。

  作者把控制系统比作骑象人,自动化系统比作大象,真正决定我们行为的是大象,而非骑象人。

  所以社交网络、信息流这些产品都是为你心中那头大象设计,而不是为骑象人设计。

  但同时作者指出,要控制大象并非不可能,需要耐心,需要技巧。

  说个中国的古典故事,曹冲称象,当时曹冲为了把大象带到船上去称重,本来大象怎么都不肯动,但是曹冲后在大象面前摆了一串香蕉,大象终于听话的动了。

  是的,我们需要的就是自己制作香蕉,引导大象去做对的事情。

  七

  要把“象与骑象人”搞懂,需要阅读大量心理学书籍,以及进行各种实际体验,这不是我这篇文章能解决的事情,各位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书。

  我这里能够聊的还是微信,谈一谈我自己如何不焦虑面对微信,与大象和平共处的经验,各位也可以试试。

  1) 保持朋友圈关闭,发内容再开启的状态,有需要发朋友圈的时候再打开朋友圈发送内容,发完后顺便可以再看一下朋友圈,然后再关闭。

  而这样表面看起来比较麻烦,每次都需要去设置中开关,但相比于动不动就打开朋友圈刷一刷,看到有谁给自己点赞就回去刷一刷的行为,实际上能帮你节省大量时间,并且也并没有完全关闭朋友圈,只不过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刷屏次数。

  2) 标星好友,主动关注。对于自己真正关注的那些朋友标星,将被动刷朋友圈,变成主动关注,这样你也会与朋友建立起更加点对点的关注,你跟朋友的关系会变得更为紧密。

  3) 取关所有公众号,再重建关注。错过任何公众号都不至于让你损失几个亿,10万阅读的营销号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为了哄你的大象买买买,毫无意义。

  我此前就清空了一次公众号,在第二天开始随缘关注各种公众号,并且尽量会去点开,而半年之后,可以再做一次清空,再重复一遍。

  4) 屏蔽一切即时通讯之外的被动通知,关掉各个APP的消息通知,减少今日头条类内容的打开时间。我不反对碎片化阅读,我反对的是被动阅读。被动阅读的主动权是在大象那边,而不是骑象人这边,我们需要把注意力争夺回来。这与关闭朋友圈,标星好友的逻辑是一样的。

  大象是需要引导的,你作为骑象人不引导它,它就只能被其他诱惑所引导。

  5) 重建主动阅读行为,看那些你重新关注的公众号,听喜马拉雅上下载的音频,或者订阅的各种知识文化类的付费内容,以及看一些kindle电子书,系统化的知识,小说,好的坏的都可以看,不管怎么样,这些内容都必须是你经过主动决策过的选择。

  以上,我在做的事情,都是规避被动,强调建立主动的过程,这是对大象引导的过程。

  八

  回到开始的话题,为什么社交网络的设计这么复杂?

  我认为原因有很多,但是大原因在于,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取悦大象而设计,争夺骑象人的位置,大象嚷嚷着要什么,就为其设计出什么。

  但问题是,这种注意力的被动式争夺后都是不负责任的,是商业化的,我们不能从中获得某种更深刻的体验与成长,更多的都是被肤浅的表面吸引,所以我们在社交网络、社交媒体中收获的往往都是无聊与失落。

  真正能够陪伴大象成长的,是骑象人的角色,其必须担当起引导者的角色,对一切信息一切诱惑,尽可能的建立起更多的主动权,负起责任来。
贺州其他生活服务相关信息
注册时间:2018年12月23日
UID:554197
---------- 认证信息 ----------
手机已认证
查看用户主页